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群鸦乐园 > 第两百八十三章 对应的空缺

第两百八十三章 对应的空缺

我需要“需要”。

不是很好理解?

这么说好了,把东西“填满”不是它需要的“对应”。

而是“把东西填进去”才是它需要的。

为的是“填”,而不是“满”。

吃饭吃饭,一般人都会有个“我要吃饱”的想法,但是,这个原始机能本身并没有这一套底层逻辑。

它是原始的,是基础的,是简单的。

它的目的就是“吃”。

无穷无尽的、没有边界的。

觉得反直觉?

如果没有边界,那么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到?

引力也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世界为什么没有全部捏在一起?

这个反例其实不太合适,不是个好的例子。

可惜尧言也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去找到一个足够准确的例子。

“对应”,“空缺”,是原始结构带来的一种原始的驱动力,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空缺,各种各样的“黑洞”。

然而,这些“空缺”,又继续堆叠,作为下一层级的驱动力,形成了新的对应空缺。

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层的“自我”参与了进来。

也就是第一个空缺中产生的“意识”。

但是, 问题就在于“意识”本身具备“认知能力”。

然而它本身又不是单一的,作为众多“空缺”的缝合物, 被拉到这个第一层空缺内做填充物的一堆物质,这些东西本身也有原始驱动力。

“空缺”并不能被填满。

但是,被填补到第一层空缺里的东西, 其本身的构成是有限的, 它会一一找到“对应”。

这里并不是说它们找到了可以填满自己“对应关系”的事物,而是它们作为一个“统合体”,有着一个模糊的轮廓。

它们有了大致的形象,它们的“需求”,它们的对应范围“变小”了。

变得“具体”了。

有“可参照的对象”了。

尧言比较习惯把这个阶段称为“镜像”阶段。

虽然还是相当模糊,但是,“轮廓缩小”了。

但是,实际上,“轮廓”真的缩小了吗?

不,按照这个学说的推想,这只是第一层“意识”根据自己“能够认知到的一切”去锚定了一个“新的对应关系”。

新的空缺产生了。

新的空洞产生了。

再然后,产生了第二层“意识”。

以此类推,一层又一层的空洞,一层又一层的对应空洞,让人们逐渐具备了足够清晰的认知关系。

用个例子来说,最初的空缺可以比作一个黑洞“我需要把东西填进去”,但是,因为根本没有足够具体的标准,所以把一个星系填了进去。

而这个星系本身作为被填进去的东西,它是受到影响的。

但是,和最初的驱动力不同,这个空缺因为引力的“平衡”,“稳定”了下来。

只是这个“稳定”也是个模糊的、不确定的标准,在很多细节方面,它也并没有达到“平衡”。

所以,它将自己与空缺的对应关系,作为一个“平衡”的标准,确立下来。

按照这个做标准,让自己的空缺去牵引各种星团过来,达成一种“平衡”。

而这种平衡,又构造出一个新的“空缺”。

一个个“空缺”和没有明确标准的、模糊的“平衡”,逐步推进、递进,形成了各种“细节”上的需求。

或许又应该反过来,最初的驱动力是行星,然后扩大到黑洞。

但无论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洋葱”或许是个比较形象的例子。

人的意识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而是由一层又一层不断牵连的东西拼合出来的。

最底层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一个个没有具体标准的原始驱动力产生的、模糊的“对应关系”。

而在这个“意识”不断清晰化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个不断把外界或“自身”事物附会上去的过程。

其中一个阶段,一般被称为——

“性化秩序”。

推荐阅读: 从蛮荒之地开始征伐三国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异世安家忙 喜拆亲 一帘风月九重天 星际之娇妻难养 裴爷的小妖精撩又飒 仵作皇妃 入殓师小姐,你家先生不是人! 我的律政女王糖分超标啦